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4章 惠民仁政

当然,小老百姓们是感受不到政策的变化的,他们对于新朝皇帝整治当官的,也都没有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当官的事情?关他们什么事?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自己就吃得不饱,过得不好,还关心别人干嘛?

可以这般来讲,每个人当了皇帝以后,都会对这些当官的进行整治,会收拾他们的,然后还是一个老话题,这关他们这些小老百姓们什么事情?

更加重要的一点,这就是京城的老百姓,经过长期的围困和封锁,日子已经过得相当的困难,相对于朝中的政治,他们更加关心自己如何能活得下去的方法。

所以当华夏军入了京城三天后,官方逐步开始放松了戒严以后,很多老百姓都迫不得已的走上了街,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开始经营自己的营生。

即使有许多人,已经家破人亡,已经死了家人,但是依旧还是走出来工作,因为他们明白,生活还是得继续的。

杨老六就是这么一个人,杨老六本来是一家五口,他加上他的老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人五口在京城从事着一些工匠的营生,虽然日子过得苦,但也勉强过得去。

但是随着世道的变乱,穷人生活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了,他的一个儿子让官府强行的抓去当民伕,再也没回来了,都不知道是生是死,另外的一个儿子,眼看家里面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就跑到了山东做工去了,这投的是华夏军,说白了就是当朝廷的当反贼,当朝廷的敌人,这种事情,他们一家子,那是提都不敢提起。

但是儿子外出做工几年,一直的也都没有音讯回来,都不知道是生是死,按照京城大多数老百姓心里面的认知,这人多半就是回不来了。

因为大多数京城的老百姓还是勉强见过世面的,朝廷这么多的军队,一支一支的往外开,败仗一次一次的打,这些当官的是回来了,但是他们带出去的百姓子弟,还有这些当兵的,却没有几个回来了。

乱世人命贱如草芥,当兵尚且如此,一小老百姓更是不堪。

杨老六平时就靠帮人打打散工为生,他的老伴和女儿翠花就负责接一些大户人家的浆流和缝补工补贴家用,自从华夏军围城以后,就没有了收入来源,手停口停,日子就更加的困苦了。

他之所以在华夏军刚刚解禁以后,就马上出来,那是因为家里面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了,因为听说街上有一些店已经开张了,就准备去买一些粮食回来,他掂着自己手里面的十来块铜板,这已经是最后的,全部家当了。

自从华夏军围城以后,城内的物价就开始飞涨,涨到了老百姓都没有办法活下去的地步,这时候的老百姓去买米买粮,不是拿袋子去,而是论斤来买,因为没有人有钱,一袋子一袋子的买。

杨老六心里面就十分的忧虑,十分的愁苦,这十来个铜板,能买的粮食相当有限,都不知道能买多少斤粮食,花了这钱以后,家里面可是连最后的几个铜板都没有了,真不知道如何活下去。

他就在想,这人最贱的就是口,最贱的就是有肚子,如果没有这张嘴和这张肚子,不用吃不用喝,那该多好,就不用遭这么多的罪了。

街上冷冷清清,据说前些天,官府和坊正还组织人去迎接华夏军进城,据说迎华夏军进城的,都是一些胆大的人,像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小老百姓,就是听说有二斤米也不去,就是存着不想惹事的心,他们都不敢去领,就怕惹了不应该的事情。

杨老六走到了街上,发现街上行人很少,到处都有巡逻的华夏军的官兵。

华夏军的官兵,跟明军官兵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穿着军服,他们的军服都是漂漂亮亮的,十分整洁,而且当兵的也都是昂首挺胸,气宇轩昂。

这一点他也都不奇怪,华夏军算是坐了天下,既然坐了天下,就是官老爷了,官老爷自然就是神气。

他来到了街上,发现大多数的店铺都是关门的,而卖粮食的更是关着门,他就在踌躇,该往哪里买粮食,如果再不买粮回来,家里面的老伴和闺女就得饿死了。

看见大多数店都关了门,他就来到了常平仓的位置,所谓的常平仓,就是大明用以平抑粮价的地方,但早已经成为了一个虚设,官府在灾年所卖的米粮之中,比商人卖的还要贵,还要狠,他来这里,只是下意识的碰碰运气。

谁知道他来这里的时候,仓门是打开门的,也有一些伙计样子的人,在这里忙活,应该是准备做买卖,他心中一喜,这就连忙的跑了过去看。

这只是常平仓的一个门店,开设在附近这里的一个门面,主要是贩卖一些粮食,以前的杨老六在就在这里买过东西,东西不好,价钱还贼贵,但是没有办法,这年头,人是铁,饭是钢,再贵的你也得买,谁叫你自家不会种田种地呢?

但是杨老六进入了常平仓以后,却发现跟以往不同,平时这里的粮食相对少,里面的商品相对的单调,基本上就是米粮,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而且更令杨老六他奇怪的就是,上面所标的价格,好像很便宜的样子,居然比在战争开始之前,官府卖的还要便宜,这就令杨老六他感到奇怪了。

要知道养老六小的时候,家境还好,读过两年书,勉强认的一些字,他看见所有的粮食,都是明码标价的,这不稀奇,很多店都是如此,明码的标价,爱买不买。

但是他这里,令人感到奇怪的就是,这些粮食、米盐的价格,相当的便宜。

杨老六一开始还担心,这么便宜的粮食,只怕是黑心粮或者是馊的,骗人的。

但是他去看了看粮食,这可都是上好的米,上好的面,精细的盐,也都是打开包装,让你瞧个仔细,上好的品质,只是卖东西的人,有些不太高兴,冷着脸,一副爱卖不卖的样子。

杨老六他就是有些犹豫了,如果按照他这样子的价格,他可以买十几斤米回去,省一省,多下些水,可以吃好几天,但是天下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但是在太平盛世,就算是在春秋两季新米上市的时候,都没有这么便宜的,咋会卖的这么便宜呢?

所以杨老六就开始问卖东西的伙计了,他陪笑的说道:“东家!小的问一句,这里的粮食咋这么便宜呢?是不是真的?”

伙计说道:“当然是真的,上面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会多收,也不会缺斤短两。”

对方这么一说,倒是令杨老六又放心了,他就在想,这便奇怪了,天下之间,怎么会有这么便宜的粮食呢?倒是伙计,也都看出他的疑惑了,说道:“你这老头,买还是不买?不买不要妨碍咱做生意,还有很多人要买的呢?”

杨老六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经有许多人挤进了店里,他们都拿着袋子买米买粮的,这人多一些,他们便已经开始自觉的排队。

杨老六连忙的说道:“买!买!买!小的就买十五个铜板的粮,你看有多少?”

伙计也都话不多说,马上手脚麻利的给他称了大半袋子米粮,看见他没有袋子,还送了他一个袋子。

杨老六用哆嗦的手,从怀里面摸出十五个铜板,数给了对方,却发现对方给了这么多,他可是惊了,说道:“东家!咋这么的多?”

对方道:“就是这个价,这可是华夏国监国王殿下的旨意,必须在京城和各地市场设常平仓,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必须以最低的价格,把粮食卖给老百姓们,让老百姓们吃饱饭。”

店里面也有不少的百姓,也是听说米粮价格很便宜,这才赶过来的,听到了他们这般的解释,连忙的表示赞叹。

要知道,这样子的场面,已经久不见,大明也是有常平仓和惠民仓的,主旨就是储存粮食,在灾年的时候,以相对低的价格,把这些粮食卖给老百姓们,让他们可以活下去,但是经过这些年的腐败,早已经变成了虚设,许多地方已经没有了这种机构,即使有粮食,也卖得贼贵。

在这战争年代,粮食比银子还好用,往往这十来斤的粮食,就相当于一条人命,华夏军在包围了京城以后,京城的米价,可是涨得惊人,许多店铺的米价粮价,都升了几倍之多,许多小老百姓,直接就破产,根本就活不下去,他们在想,除了饿死,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谁知道华夏军入城了以后,居然运来了大批的粮食,以这么低的价格卖给了这些老百姓,这就令他们大多数人都为之欢欣雀跃了,有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官府,大家有日子过了,这是大家都盼着的仁政呀!